印刷油墨的特性你知多少?(一)發表時間:2021-07-29 16:19 本期內容分為三期,第一期主要介紹油墨的印刷質量特性。 油墨以一定的印刷速度,在一定的印刷壓力下,經橡皮布轉移到印張表面后,其墨膜所顯示的固著與干燥速度及其成膜后的顏色、光澤度、牢度與耐抗性等各種保證印刷效果的性質,統稱為油墨的印刷質量適性。 主要包括顏色、滲透性、干性、光澤度、耐摩擦性等內容。 1.顏色 在印刷中,彩色或非彩色印刷品的油墨顏色,不是以油墨外觀顏色性質作為評判的依據,而是以固化在印張表面的墨膜層為依據的。油墨的顏色主要取決于所用顏料的自身顏色和連結料的性質而油墨墨膜顯示的顏色,則與照射光的強度和波長,承印材料表面的光化學性質和表面性質,以及墨層厚度等因素密切相關。 用于四色(或三色)版彩色膠印的油墨的顏色,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原稿色彩分解時所用濾色鏡的補色。但是,實際應用的三原色油墨,存在著色相不純、亮度暗淡、飽和度低的缺陷,而且,在不同用紙類型和性質條件下,其灰色平衡的實地密度值是不同的在印刷過程中,油墨在濕態和干態墨膜狀態下,所顯示的顏色是不相同的。 故選擇適當的印刷用墨,使其滿足油墨的顏色印刷適性尤為重要。這不僅對再現原稿的階調和色彩具有實際的技術意義而且對展現印刷品的藝術效果是很重要的。在現行油墨產品技術標準中,對于顏色尚未列出數值指標,僅以“標樣”為基準。 2.滲透性 油墨滲透性是指,轉移在印張表面的油墨墨層的滲透能力,它是表征油墨在干燥過程前期所顯現的滲透現象和性質的。在膠印過程中,油墨(連結料)的滲透過程包括兩個過程,即發生在印刷壓力作用瞬間的即時快速滲透過程以及印刷壓力消失后的緩慢自由滲透過程。 在膠印過程中,印刷油墨的滲透性主要取決于連結料自身的性質,同時也與印刷壓力、印刷速度及其所用紙張的類型、表面性質(如吸墨性、平滑度等)等有關。一般油墨墨層在紙張上的滲透,因油墨類型不同,黏度不同,顯示出不同的滲透性質和滲透速度通常氧化聚合結膜型油墨的滲透性,比滲透凝膠結膜型油墨的滲透性小。 油墨的滲透性對印跡墨層的固著干燥及墨層結膜后的色調再現、光澤性、耐摩擦性等,有著重要的意義。當油墨的滲透性和紙張的吸墨性過強時,容易引起粉化、透印等現象,使印跡墨膜的顏色、光澤度和耐摩擦性等顯著下降;當油墨的滲透性過小時,則會引起印張背面粘臟(或蹭臟),嚴重時會使堆積成垛的印張互相粘成疊。 3.干性 油墨的干性是指,轉移到紙張表面的油墨墨層,在干燥全過程中所顯現的干燥現象,又稱為干燥性。膠印油墨的干性主要取決于所用連結料的性質,及其在油墨中的配比。 ①固著階段 固著階段是指轉移在紙張上的油墨,伴隨連結料滲透形成凝膠態(或半固體狀)墨膜的初始干燥階段。在這一階段,墨膜已具有一定的牢度和耐摩擦性,如用手指觸及或用弱力摩擦,印張不致產生背面粘臟或轉印,也能經受堆積和移動。如果印張出現粘臟或轉印,則表明墨膜尚未達到凝膠態。 ②干燥階段 干燥階段是指固著在印張上的凝膠態墨膜,因連結料中的聚合干性油和某種樹脂中的不飽和化合物,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形成全固態墨膜的最終干燥階段。此時,墨膜的硬度、耐摩擦性已趨穩定,達到不可逆的徹底干燥。 不同類型的膠印油墨,在其固著和干燥結膜階段,具有不同的干性和狀態黏度。另外,膠印油墨的固著與干燥結膜過程,還受紙張的表面結構、pH值、含水量,以及潤濕液pH值、環境溫度與濕度、光照等的影響。 評定油墨干性的主要依據,是墨層在紙張表面的固著時間和結膜時間。可用下述方法進行測量: ①固著時間 將試墨用RI或IGT印刷適性儀,印刷實地密度試樣,剪下一狹條,并覆蓋白紙,隨即記錄時間。每隔5min以定壓力壓印,至白紙不粘墨跡時止,所用時間即為墨樣的固著時間。 ②干燥結膜時間 將試樣和標準樣墨分別以5%的比例加入催千劑(白燥油)調勻,在標準樣紙上印刷(或刮印)成實地密度試樣。在試樣上覆蓋硫酸紙,將其放置在油墨干燥試驗儀的滾筒與壓輪之間。每10min滾筒旋轉一次,每旋轉一次,壓輪相應向右移動3mm,對試樣壓印一次,直至壓輪達到終端為止。取出試樣,檢查硫酸紙上的墨跡條紋數,即可求出試墨相對干燥結膜時間。 4.光澤度 印張表面墨膜所顯示的鮮明與光亮程度,稱為油墨的光澤度。油墨的光澤度除了取決于連結料的性質,及其軋制工藝外。還與組成顏料的性質及顆粒的大小、形狀,以及紙張的表面性質和光學性質密切相關。 一般地說,印張上的墨膜有無光澤,主要視紙張表面的毛細孔結構和平滑度、光澤度等條件,以及墨膜微觀平滑度、厚度而定。紙張平滑度越高,印跡墨層分布趨于均一,且光滑,光線入射時墨膜表面幾乎呈鏡面反射,故能顯示出鮮明而光亮的色澤;紙張平滑度低,印跡墨膜分布不均,且粗糙,光線入射時,在墨膜表面造成漫反射,就不能顯現出應有的光澤了。對追求高光澤印刷效果的藝術復制品和包裝商標,在膠印過程中,為了保持墨膜疊印后的整體光澤性,每一色序間的光澤度應保持一致或接近。如果差距過大,就會影響色彩再現,同時對印跡的干燥速度也應適當控制,干燥快則光澤好,干燥過慢則缺乏光澤。 對于墨膜光澤效果的評定,除了目測外,常采用油墨光澤計測定。具體方法是:將試樣置于儀器的平板位置上,使測試頭的人射光與試樣的測量平面成45°(或75)。墨膜光澤好的,反射值就大。通常,以百分率表示其光澤度大小。 5.耐摩擦性 印張表面的墨膜抵抗摩擦的能力,稱為油墨的耐摩擦性。墨膜的耐摩擦性主要取決于連結料的組分和顏料的性質,其中,顏料的分散度和細度是影響墨膜強度的主要因素。一般膠印印刷轉移到印張表面的油墨層,約為2~3m,但固化后的墨膜,其實際厚度通常不到1m(這是連結料的滲透和溶劑的揮發之故)。 因此,在工藝過程中,印張經折疊、堆積、搬移或進行壓光及覆膜時,如果印跡強度不夠,或未能固化到耐摩擦程度時,就會導致墨跡擦臟、剝裂等現象發生。 備注:文章來源于深圳印刷廠 book0755.com 步殼印刷,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